聲屏障的降噪效果主要取決于聲源發出的聲波沿反射、透射、衍射三條路徑聲能分配。聲源輻射的聲波在聲屏障后形成“聲影區”。“聲影區”的大小和聲屏障的有效高度及長度有關,位于“聲影區”內的噪聲級低于未設置聲屏障時的噪聲級。一般聲屏障“聲影區”內降噪效果在5~12dB(A)之間,噪聲有了明顯衰減。通過以上晝夜間聲場分布圖,可以得知不同顏色代表的噪聲級不同,顏色越深噪聲級越大,隨著距道路距離的增大,噪聲級減小,位于建筑物后面的噪聲值小于位于其他地方的噪聲值。
由于聲屏障設置長度和敏感區的長度相等,未設置聲屏障的路段距**外的4個敏感點的距離較近,此時聲波的直射作用大于衍射及透射作用之和,直射作用起主導作用,使得某些敏感點位于“聲影區”之外,因此無論聲屏障設置多高,**外兩個敏感點均不能達標。為了減弱聲波的直射作用,使**外兩個敏感點位于“聲影區”之內,需要增加聲屏障的長度。通過比較組合2和3的目標函數,發現隨著聲屏障兩端各增加10m,右側聲屏障高度降低了2.3m,左側聲屏障降低了3.9m,建造面積降低了2076㎡。這說明聲屏障兩端各增加10m的長度,聲波的直射作用有了較大的削減,逐漸會被聲波的衍射及透射作用所取代。比較組合3和4。
隨著聲屏障的長度的增加,建造面積降低了263㎡。比較組合4和5,發現建造面積降低了2㎡,這兩組數值相差很小。比較組合5和6的目標函數,發現隨著聲屏障長度的增加,聲屏障的設置高度將不變化。這說明在組合5中聲波對敏感點的直射作用忽略不計,全部敏感點均處在“聲影區”,只考慮聲波的衍射及透射作用,此時得到的聲屏障建造面積**小。所以聲屏障不同長度和高度的組合會對降噪效果和經濟的**優化產生較大影響。 |